建筑工程学院着力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“三全育人”新标杆
来源:建筑工程学院   作者:   日期:2023-11-20   字体:【


建筑工程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创建“重要窗口”和省委全面实施“红色根脉强基工程”的要求,结合专业特色,以党建为引领,坚持“大思政”教育观,立足全员参与、全时贯穿、全域协同的育人起点,构建“三全育人”运行机制持续优化改革路径,营造处处、时时、人人、事事的校园大思政格局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,有本领、有担当,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一、党建引领,推动“三全育人”体系建设

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要求,以标杆院系为引领,系统构建党建和业务“双融合双促进”工作体系,将党建工作任务与“三全育人”工作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检查,坚持突出重点、突破难点、创新亮点的要求,落实“五个”融入,做到融入育人理念、融入教学体系、融入品牌建设、融入实践活动和融入社团文化,纵深推进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。

二、师生携手,共显“大思政课”育人本色

 

 

 

 

学院正努力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、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,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。一是打造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强化课程思政,贯彻落实教育部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,深入实施《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》,努力打造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。学院现已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00余项,《建筑CAD》课程被评为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。二是强化“以生为本”的理念,创新人才培养机制。始终牢牢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,建设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,努力打造“理论学习、专题研讨、集体备课、技能提升、教学竞赛”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工程。近两年来,我院教师获浙江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;江晨晖博士领衔的团队《基于新型地聚物涂料的海工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研究》项目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;刘明晖获“浙江省师德楷模”荣誉称号。三是突出专业、学科、科研育人优势。强化特色育人,优化专业结构,注重内涵发展,建立健全专业、学科、科研等协同育人机制,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学生选题设计、课题项目研究全过程,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,厚植爱国情怀、弘扬科学精神。历年学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度名列前茅,《基于叙事疗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与方法探析》获得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”,“智慧建造协同育人教师团队”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。

三、立德树人,培根铸魂共育时代新人

  

 

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评价导向,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。一是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。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,通过奖惩措施、全员全程考核等方式促进全院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。弘扬高尚师德师风,开展“榜榜样在身边”等师德宣树宣传活动,引导广大教师“严师德、正师风、树师魂”。二是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。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成长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,把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作为教师培训重要内容,系统构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体系。三是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学科评价制度。“三全育人”的要求和成效融入学科评价体系,落实好“三重一大”议事规则,在教师引进、课程建设、教材选用以及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严把政治关。创新思政评价体系,促进长久实效育人,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做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示范,当好学生的“引路人”。

四、多元聚合,构建多维立体式育人矩阵

 

 

根据学校《全面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有关通知要求,坚持“五育并举”,统筹各方育人资源,强化平台建设,创新体制机制,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、标准健全、运行科学、保障有力、成效显著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,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“三全育人”模式。一是打造校园文化空间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新思路,创新产学研共同育人模式,邀请“企业专家”进校园,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。学院开展2023年职业指导系列活动,共邀请10名企业专家走进校园,10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。二是拓展社会实践空间。通过党建联建,深化拓展校企在科研、育人等方面的深层次、多领域合作,携手构建校企合作新格局。截止目前,学院共有15家校企地党建联建单位。三是占领网络育人空间结合学院专业特色,以新媒体为载体,充分发挥“建工巧匠”融合宣传作用,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,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学院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。

五、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

 


积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工匠文化、校园文化、校友文化“五位一体”文化育人模式,构建“格物求新 致远求实”文化体系,提升“自信自强”文化品格,塑造“建工巧匠”文化品牌,持续开展校园文化精品育人项目。一是突出知行合一。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,充分调动学生“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”的内生动力,引导学生从“要我做”转变为“我要做”,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,让“文化自信”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形、实化于行。以文化育人为抓手,以环境育人为载体,实施“网格+文化”育人模式,建立学院——班级——宿舍三位一体管理机制,丰富学生活动文化空间,科学开展思想引导、就业指导等工作,打造立体育人格局。二是强化内外联动。多措并举,推动校园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。坚持“走出去”。以主题教育为契机,创新调查研究、志愿服务等形式,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,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,探寻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。坚持“请进来”。加强校企协同创新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邀请劳模工匠走进校园,分享他们自己坚守匠心、求技求精的奋斗故事,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。坚持“传下去”。深挖红色文化资源,厚植立德树人精神根。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奋斗力量,让学生在亲身感受、亲身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,筑牢思想根基,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学院实施以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的“巧匠”计划,打造“巧匠”培育工程,构建“铸魂”、“强体”、“锤技”、“修身”、“赋能”的“五育一体”育人体系,定期开展心育文化、劳动教育、技能传承等系列活动。2023年,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;学院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Honorable Mention比赛中取得新突破,获国际二等奖。近期,学院师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。

六、强化管理,丰富社团文化育人功能

 

 

学院始终坚持把学生社团、工作室作为构建第二课堂育人“引擎”,立足师生专业发展需求,努力将学生社团、工作室建成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,助力学生专业成长。一是立品牌,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。学院团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优势作用,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社团文化艺术活动,搭建凝聚青年力量,彰显青春风采的成长平台。学院团委每年举办一次劳动实践教育、社团文化艺术节,每个学期开学初举办社团公开日。2023年,学院在劳动实践教育、社团文化艺术节、社团公开日活动期间开展100余项活动,10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,充分展现了学生社团风采,彰显了学院校园文化特色。二是强信仰,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。 学生社团是学校“第二课堂”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桥梁纽带。近年来,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以“永远跟党走,奋进新征程”、“奏青春华章,承青年担当”为主题的团日活动,以点带面,营造“比、学、赶、超、帮”的良好氛围;学院党总支每学期开展1次研究学术组织、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工作会议,学院班子成员在重大时间节点参与相关社团研讨交流活动。同时,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在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过程中,充分发挥自身专长,弘扬志愿者精神,传递奉献正能量。2023年以来,学院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次,200余人次参与其中。志愿者们热情细致的服务,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。三是建机制,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政教育中引领作用。深化学生社团育人功能,完善教师工作室与学生社团的深度融合机制,实现从学生“自创”到师生“同创”新格局,全面构建社团育人体系,促进社团成员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,提升社团大局服务意识。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,持续强化思想引领,不断提升增强学生社团育人功能。同时,学生党支部和学生社团实施“思想融合、行动融合、目标融合”共建模式,共同开展主题鲜明、丰富多彩的活动,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促进学生成长成才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。

 

建筑工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党建为抓手,充分发挥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、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作用,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,创新体制机制,拉高工作标杆,优化顶层设计,强化平台建设,积极挖掘育人元素,全面统筹各领域、各环节、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,形成协同效应,以“无声胜有声”的方式全面渗透育人环节,构建了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育人大格局,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“三全育人”模式。

未来,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发力、加倍努力,持续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扎实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